艺术学理论讨论方式 一、综合艺术实践阅历 如何理解“艺术学理论”,我们无法绕过它建立的初衷。张道一先生从南京艺术学院调到东南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艺术学”这门学科。他认为“我国的艺术商量始终停留在分类地进行,缺乏整体的宏构。”无论是从学科,还是现实艺术商量的状况,都缺乏一个统摄艺术的理论体系和特地探讨、商量这门学问的学科。基于这个现状和认识,张道一先生提出了“应当建立艺术学”的设想策略。诚如张道一先生指出:“对于艺术的宏观考察,整体商量,综合地探讨它的共性和规律,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进行配列设施,在艺术教学中则始终阙如。在这种状况下,高等院校的专业名目和国家学科名目,就成了一个缺门。譬如说,在学科名目中‘艺术学’属于‘文学类’,但只是作为‘一级学科’的总名,用来概括音乐、美术、戏剧、电影、舞蹈等‘二级学科’〔专业〕,而缺少实在的‘二级学科’的‘艺术学’。这样,对艺术进行宏观的、综合的、整体的商量,就无法定位。”这里张道一先生已经把构建“艺术学”的目的讲得特别明确了,并抢先于1996年在东南大学开始招收全国首届“艺术学”博士生。这就是“艺术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是构建“艺术学”的初衷。2011年升级为大门类的艺术学,把原来的二级学科“艺术学”更名为今日大家称谓的“艺术学理论”,避开了与大学科门类“艺术学”名称重复,并升为一级学科。名称的转变并没有转变它的性质。原来的二级学科“艺术学”,与今日的“艺术学理论”本质上完全一致,科学目的、任务没有任何转变。 但是自从艺术学理论成为“大蛋糕”以后,全国各高校纷纷申报艺术学理论硕士点和博士点。就目前高校申报胜利的博士点状况来看,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申报胜利数为18个点,居艺术学下的一级学博士点最多。为何一下增加了这么多的艺术学理论博士点,这是特别怪异的事情。我们简洁分析一下就明白其中的“神奇”了:其他一级学科都有艺术创作实践学科支撑,也有本学科的史论支撑。艺术实践需要很多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国家级别的奖、大展、演出等艺术作品,来支撑申报硕、博学科点。这些艺术作品一时半会是弄不出来的。譬如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谁也没有本事马上得一个金奖,就是早期一年一度后又改为一年二度的“梅花奖”,也不是谁想评就评得上的。这需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磨砺。这些有艺术实践要求的科学,艺术作品支撑学位点的申报很重要,没有艺术作品的支撑,学科点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