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1、课文第一段文字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文体介绍:1883 年 3 月 14 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 月 17 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对死者的悼念。2、课文有关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 1844 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三、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体会)1、课文第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明确:“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安静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永远地睡着了”:“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再读第一小节2、请学生找出课文第七小节对马克思高度、热情赞扬的词句。明确:“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满腔热情”、“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