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一、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分析:(1)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2)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① 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② 写法上,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在议论部分又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第一部分,叙述屈原遭嫉蒙谗受疏,创作〈离骚〉的情况后,对〈离骚〉发表议论,评价作品和作家,赞颂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第二部分,对怀王的昏聩直接进行了评价,予以强烈谴责,也间接赞颂了屈原的卓见远识;第三部分,采用寓意于叙的手法,显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写,一方面是他有强烈的感情要借题抒发;另一方面也是有关屈原本身资料太少的缘故。③ 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归纳、拓展有关秦以后历史散文知识。 做法:教师先纵向板书名称,然后依次指名学生按项目回答有关知识。《汉书》、《三国志》中的文章学生没有学过,由教师补充。板书只写明书名、作者、史体、是通史类还是断代史类就够了,其他口头上说一说即行。 《史记》:西汉人司马迁撰,纪传体,通史,内容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时。选为中学课文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救赵》、《毛遂自荐》、《屈原列传》等。 《汉书》:东汉人班固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苏武传》曾一度选为中学课文,今删。 《后汉书》:南朝刘宋时人范晔(炉)撰,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选为中学课文的有《乐羊子妻》、《张衡传》。 《三国志》:西晋人陈寿撰,纪传体,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