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乐府和乐府诗知识点梳理汇总

乐府和乐府诗知识点梳理汇总_第1页
1/5
乐府和乐府诗知识点梳理汇总_第2页
2/5
乐府和乐府诗知识点梳理汇总_第3页
3/5
乐府和乐府诗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乐府原指音乐官署,后来也用以称乐府诗。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民间歌谣,更多的是文人作品,两方面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大量的文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民歌的影响。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但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唐代的新乐府辞更是如此。 秦代已有乐府官,但史籍没有具体记载,也没有诗歌流传下来。西汉以来,关于乐府的记载就具体了。西汉乐府官署有两个:一为奉常卿(即太常卿)统属的太乐,掌管雅乐,主要是传自周代的乐章;另一为少府卿统属的乐府,是汉武帝时建立起来的,专管通俗音乐,着重从各地采集民间歌曲,供帝皇和贵族们娱乐欣赏之用。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风谣,这一制度被以后历朝所承袭,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使许多优秀民歌赖以保存和流传,为古代诗歌输送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我国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东汉乐官承袭西汉,不过太乐令改称为大予乐令,乐府令改称为承华令。两汉演唱通俗乐曲的音乐人员,叫黄门鼓吹乐人。到曹魏时代,由于清商曲的发展,于太乐、鼓吹(性质相当西汉的乐府)两署外,又增设了清商署,西晋沿袭其制。六朝时代官制简化,东晋、宋、齐,仅设太乐署,统管雅乐、俗乐,至梁、陈于太乐外又增设鼓吹署。北魏、北齐,大致也设太乐、鼓吹两署。北周恢复古制,依照《周礼》建立官制,设立大司乐、小司乐等官。隋代设有太乐、鼓吹、清商三署,到唐代省去清商署,把它并入鼓吹署。汉魏六朝的通俗音乐叫清商乐或清乐,其歌辞为相和歌辞、清商曲辞,里面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民歌或文人作品。从曹魏到隋代,中央朝廷有时设立清商专署,有时由太乐或鼓吹署兼管清商乐,总之,清商乐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是很重要的。到唐代,新兴的民间歌曲和西域音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音乐燕乐。配合燕乐的歌辞,逐步发展为长短句(词)。燕乐兴起,清商乐衰落,从此,中国的音乐和音乐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搜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的乐府诗最称详备。该书把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下面按照其原来次序,分别作一点简括的介绍: 一、郊庙歌辞是朝廷祭祀用的乐章。古代帝皇立郊祭祭天地,于宗庙祭祖宗,郊庙歌辞便是郊祭、庙祭时歌颂天地、祖宗的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乐府和乐府诗知识点梳理汇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