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高考政治备考: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这个统计学上的名词,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时变成了热词。中央提出这一重大举措的深意何在?应该怎样创造条件,让老百姓的钱包更丰盈?下面就给同学们讲讲这个问题。什么是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中央为什么提出这一重大举措?一、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财产性收入比重有所上升,成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亮点。2006 年人均财产性收入为 244.01 元,比 2002年增长了 138.9%;财产性收入比重为 2.1%,比 2002 年增长了 0.8 个百分点。作为城镇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比 2002 年都有所下降。5 年来,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9 月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1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比年初增加 7621 亿元。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有赖于投资渠道的拓宽、资本市场容量的扩大。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开业之初,上交所上市交易的仅有 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的股票。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目前 A 股个人投资者开户数超过 1 亿户,A 股市场总值达到 30 万亿元以上。1991 年成立第一批投资基金。近年来,投资者投资基金踊跃,基金资产规模成倍扩大。目前,基金个人投资账户数超过 2500 万。二、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部分城镇居民获得了财产性收入,2006 年城镇住户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占 18.2%,比 2002 年 16.4%提高了 1.8 个百分点。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还比较少,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也就是少数高收入者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2006 年最高收入%家庭人均拥有的财产性收入为 1279.28 元,而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只有 35.29 元。5 年来,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快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