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议政会制度探究实践及深化完善 街道议政会制度的探究实践及深化完善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加;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根据我国政治制度体系设计,共设立全国、省、市、县、乡五个层级人民代表大会,相应监督五级人民政府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镇改为街道,并与老城区街道一起,成为城市政权建设、经济进展、社会稳定和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但与之相反,街道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代表,存在体制性的“先天不足”,成为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短板”。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近年来,金华市仔细总结 2024 年金东区在街道建立议政会制度的做法并在全市进行推广,有效推动了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今后加强和完善街道人大工作探究了新路、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本。 一、街道议政会制度探究建立的背景形势 195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明确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设立街道办事处。但由于特定历史原因,直到 1995 年各地才陆续在街道探究建立代表联络工作处或人大工作委员会,到 2001 年各地普遍开展撤乡镇建街道工作,加快了这一探究进程。2024 年地方组织法修订时增加了设立街道办事处相关条款,2024 年 8 月修订 时明确可以在街道设立人大工作机构,但街道仍只设有人大工作机构,没有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街道人大工作的相关条例法规也未相应出台。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街道议政会制度在我市一个乡镇新改的街道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总结推广。 (一)城市化扩张进程中人大工作“三种断档”现象日益明显。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华市共有 7 个街道,主要集中在市本级主城区,2001 年撤县建区后,各县(市、区)普遍开展了撤乡镇建街道工作,数年间街道数增加至 38 个,到 2024 年,全市街道数达到 42 个。随着街道数的增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基层人大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是联系选民断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动,城市人口也随之增长,1995 年市本级及各县(市、区)非农业人口为 万人,2000 年为 万人,2024 年为 万人,到 2024 年达到 万人。综合考虑流动人口因素,2024 年全市城镇人口数达到 万人,到 2024 年达到 万人。与此同时,随着城中村、城郊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拆迁改造不断推动,老城区房屋几经交易转让,企事业单位改制撤并等等,城区居民之间原本相对熟悉,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