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时代·137·智库观察关于朝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程博(中共朝阳市委党校,辽宁朝阳122000)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在“三农”中也逐渐凸现,为补齐农村农业短板、更好地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一战略将成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本文对朝阳市“三农”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与思考。关键词:朝阳市;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中图分类号:G25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6-000137-002近些年来,朝阳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教育、社保、科技等事业不断进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村办集体经济、特色农事产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显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农村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2.6%,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基础建设和保障能力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严重外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仍然存在。一、当前朝阳市“三农”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瓶颈:(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知识性人才匮乏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限制,朝阳市农村懂技术、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地流向城市,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分布不合理,土地加速荒芜、“三留守”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朝阳市现有的乡村公路执行标准低,抗灾能力较弱。电力设备陈旧落后,农村电网设备比较差而且用电成本较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较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缺少专业的储存场所和销售场所。(三)农业主导产业不够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缓慢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明确,产品结构层次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缺乏科学的区域布局等。朝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一二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农业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短缺我市农村人均自然资源少,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趋势不可逆转,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影响农民的日常生活,导致农村发展具有严重的不可持续性。二、朝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新形势、新要求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朝阳市,为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乡村振兴的“成色”,我们必须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加大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健全供给及保障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引导资金等要素快速向农村流动,从根源上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一)凝聚人气,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事业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创新的力量源泉,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素。当前,必须要在农村造就、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不断增强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让千千万万的职业农民成为振兴乡村的主力军。1.要在基层农村加速培养大批优秀农村干部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开拓者、实践者,是党的各项三农政策得以稳步推进实施的执行者,乡村振兴与发展必须要抓住三农工作的这个“关键少数”,要引导更多人才向基层流动、在基层扎根,选好乡镇书记,选派素质硬、水平高、能力强、肯吃苦的干部担任乡镇书记,制定各项激励政策,比如设定选拔范围,从那些优秀的、业绩卓越、表现突出的村干部中或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中选任或招录乡镇干部和公务员。2.造就一支强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务技术与水平。我市应不断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