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别教育学校——老师基本功培训手册》有感读《特别教育学校——老师基本功培训手册》有感 假期里翻开了学校发的《特别教育学校——老师基本功培训手册》一书。书本往手上一放,好沉,打开目录一看,好多。转念一想,学校如此费心地为每位老师找到这样专业的书籍,若是不看,吃亏的是自己,想到这,便立马启动了“充电模式”! 《特别教育学校——老师基本功培训手册》这本书是由北京市特别教育中心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著,并于2024 年 1 月初次印刷出版。整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通识培训内容”,分别有“第一章特别教育基本理论”、“第二章 特别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第三章特别教育学生心理与教育”、“第四章 特别儿童的心理评估”;下篇是“分类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三类残障学生的一线老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阅读完上篇后,我在下篇的“分类培训内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业务版块仔细地阅读了起来——“第七章培智老师核心专业能力”。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是第七章第二节“康复训练与支持的相关知识技能”里的内容。因为最近“风靡”全国的医教结合路线已经全面“入侵”我校,在平日的工作过程中“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语言和言语治疗”都已经成为高频词汇,而对于这些概念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熟悉的是词汇,陌生的是实践。所以,在本章节里,我找到了破解疑惑的答案,同时也为我梳理了一些之前较为模糊的思路。例如书中所说的“培智老师在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中,应该由康复专业人员或在他们指导下,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或心理治疗及其他服务和支持措施,为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又如“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其中的作业治疗、语言言语治疗及心理治疗等都是属于医学康复,而非教育康复,顾名思义这些专业的治疗性的康复手段应该由专业的人员去实施,再或者是由专业人员的带领或指导下去实施康复训练。而老师的重心则在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本学期在一年级新增了“语言康复课”,日后还会加强做语言言语个别化训练,在没有任何专业语言言语治疗师指导的情况下,老师能做的只是在集体课中、在个训课中适当的加入一些简单的康复手段,然而,这些“简单的康复手段”的依据又在哪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一些思路:每一个需要康复的孩子,他需要的不仅是老师一个人他更需要的是医学、家庭、社会等等相关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走医教结合的人员必须有自己的团队,并且是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