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谨防“雾里探花”

谨防“雾里探花”_第1页
1/3
谨防“雾里探花”_第2页
2/3
谨防“雾里探花”_第3页
3/3
谨防“雾里探花”_ --------------------------------------- 引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课题:“十几减九”。出示问题:“小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 15 位客人,现在已经来了 9 位,还有多少位客人没来?”老师引导学生列式后,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再组织沟通讨论,接着是反馈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其中一位学生默不作声,老师便指着黑板问:“刚才,我们学习了 5 种方法,你是用哪一种方法算的?” 学生:“老……老师,我一种方法都……都没学会。” 假如是身在一线的老师,恐怕你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局面,而这个尴尬,不独属于某个老师个人,恰恰属于当前的新课改整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实施了,一切都变样了,如今你还不是“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那请你下岗吧!你已是朽木不可雕矣!然而,如上所述,冷静地思索已走过的探究之路,冷静地关注“探究式”课堂教学,你会发现有诸多问题令人困惑,值得探究。 问题一:这样的探究有必要吗? 案例 巢湖市某校面对全市的开放日活动中,一位老师教学《名数的改写》一课,情境导入后,老师出示例题 I,让同桌学生合作探究,再沟通讨论,老师小结,接着是例 2,学生探究讨论,老师小结,接着……全课如行云流水,顺利流畅,学生回答和练习的正确率极高,几近 100%。 反思:我不禁想,这样的探究有必要吗?学生都会了,改为自学就是了,要老师干吗?应当承认,老师有较新的教学思想,他要努力引导学生去探究。但他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不足,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不到位,使课堂没有了挑战性。没有未知的内容,知识就不可能有吸引力,宇宙黑洞的魅力就在于无人知晓其中的内容!从另一侧面来说,这么顺利的课,老师的位置在哪里呢? 建议:设计时,先要准确地为教材把脉,为学生把脉,充分挖掘,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学生“跃跃欲试”的层次,使探究活动有充分的必要性。 问题二:这样的探究有目的吗? 案例:一位 特级老师在蚌埠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课,出示例题24×16 后 , 让 学 生 自 主 探 究 算 法 , 学 生 探 究 出 七 八 种 算 法 , 有24×10+24×6,有 24×8×2……但仅在第 42 分钟时,才有一位学生说自己是列竖式计算的,老师问他是怎么会的,生答:“爸爸教的”。老师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了竖式过程,便结束了课程。 反思:对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谨防“雾里探花”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