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分级管理制度一、顶板分级的目的顶板实行分级管理是为了针对不同顶板岩石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使顶板管理更科学、具有更高的操作性,达到防范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目的。二、顶板分级标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井巷掘进顶板和采场顶板的风险程度划分为三级,风险程度高、极不稳定的顶板为一级顶板,次之的为二级顶板,风险程度较低,顶板稳定的为三级顶板。1、井巷掘进顶板的划分标准一级顶板:开挖后岩石不稳定,易形成大块浮石,有脱落或坍塌现象;或者巷道断面跨度 6 米以上的岩石较稳固,开挖后有浮石,捡撬难以完全处理的顶板岩石。特性:岩体破碎,层理、节理发育,有大断层(断层厚度 21・0m)通过,或者巷道断面跨度大,暴露面积大,受震后易出现浮石或发生坍塌现象。二级顶板:岩石较稳固,开挖后有浮石,捡撬难以完全处理;或巷道断面跨度 6 米以上的岩石稳固,开挖捡撬后浮石可完全处理的顶板岩石以及重要的硐室。特性:块状结构、有断层(断层厚度一般 V1・0m)通过、节理较发育,且倾角较小、岩石受震动后易出现浮石。三级顶板:开挖断面小于 6 米且岩石稳固,开挖后经捡撬无浮石和隐性浮石。特性:周围无构造通过、岩性比较单一、均质块状结构。2、浅孔回采矿房顶板的划分标准:一级顶板:岩石不稳定,易形成大块浮石,有脱落或坍塌现象。特性:采场内有断层通过,两侧岩石破碎;或节理发育,泥质角砾充填,且延长较大,有共轭现象出现,顶板岩石易产生大块浮石。二级顶板:岩石较稳固,开挖后有浮石,捡撬难以完全处理。特性:采场内节理较发育,无充填物,偶有共轭出现,互相切割穿插,延长较大,开采受震动时易产生浮石。三级顶板:岩石稳固,回采时无大块浮石。特性:采场内岩性比较单一、均质块状结构、无构造或有少量节理,节理延伸长度小,密闭或微张,无泥质充填。三、顶板的支护标准对应顶板分级标准,针对不同级别顶板的岩石稳固、节理构造等等情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支护方案及措施,具体支护措施如下:(一)井巷掘进顶板的支护标准公司标准巷道开凿尺寸为三心拱 2.7*2.7,其他探矿巷道等开凿断面有变化时,参照此标准做相应调整。一类(对应一级顶板):此类顶板暴露面积要求全部支护,施工时应采用混凝土支护或钢筋混凝土支护,混凝土支护或钢筋混凝土支护能对围岩起到封闭和防止风化的作用,同时能够对地压进行传导,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高的特性,是处理此类岩石的合理选择。采用混凝土支护或钢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