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800 字征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久的精神支柱。以下是我细心收集整理的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800 字征文,确定会对你有所关怀的,来阅读一下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800 字征文 1 从小我就觉得,过年这回事,只有在等待的时候,才最像过年,心里涨满了期盼、兴奋、兴奋和想象。以为到了正日子,全部的期盼、兴奋、兴奋和想象都会翻倍的。可是大年初一一早睁开眼睛,却觉察它们全都消逝在〔除夕〕的梦中了。 小时候的新年和如今的新年是不一样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精致的窗花装饰窗户,火红的灯笼挂在门前,从除夕的黄昏开始,炮竹声就开始擎天撼地般在每个人的耳边炸裂——那声音纷纷扬扬,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激情喧闹着,好像宣誓要把全部房子的玻璃震得和它自己一样支离裂开,把全部汽车的警报器震得和它们一样嘹亮。 可是近两年来,震耳欲聋的炮竹声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零零散散的烟花冲向天空,以一种绚烂的姿态单独爆炸开来,很少有人会觉察,很少有人会欣赏。不像是以前,说个话都要提起嗓门来说,一家人像是吵架一样兴高采烈地拉家常,别提有多欢乐。妈妈说如今这样也好,削减空气污染,清净。可是这闹腾腾的炮竹声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子人的空荡与无趣。 除夕的晚上是最喧闹的的时候,奶奶兴冲冲地拿出面板,像是珍宝似的抚摸着它。这面板已经用了很多年,虽然只是为了擀饺子皮而存在,但它照旧是奶奶不舍得丢掉的老伴计,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懒得跟人解释那么多的元老气息。妈妈包饺子的性质也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不紧不慢地一个又一个地包着,小时候我会过去插上两手,包上几个难看至极并且合不上口的饺子,然后悻悻地离开。而如今呢,包饺子的兴趣也没有了,一个人抱着手机玩游戏解闷。 饺子的气味并没有过去闻起来那么强大和毋庸置疑,由于年味越来越淡的缘由,连饺子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力。我看着面前白胖胖的冒着热气的饺子,竟然一点都不心动,记得以前吃饺子总是吃得太急,以至于好几次都烫到舌头。 过年也是一年当中兴的时候,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放在枕头下,过上一宿,便可以随便使用。所以大年初一早上每一次我都很用力地把枕头翻起来,紧紧抓着那几个红包,眼睁睁地看着,告知自己全部的喜悦都会在打开红包的时候从天而降,这一笔不小的资金从今就属于我自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