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800 字 《女神》,郭沫若作。收入 1919 年到 1921 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 57 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800 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800 字 1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确立了郭沫若作为中华新文学浪漫主义诗人的崇高地位。它的横空出世剧烈地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和很多青年人的心灵,成为五四运动时代精神的集中代表和象征。 当我读完郭沫若的这一部诗集之后,被其中饱满的热情和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深深震撼了,当我又联想到如今社会中一些人的行为,又感受到了许多。 《女神》对当时的旧时代大加诅咒,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祖国热情地歌颂,对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给予厚望。郭沫若曾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而古老的中华民族则变成了一个“年轻的女郎”,以真挚、酷热的爱情主义精神,把祖国比方成了心中的恋人,甘愿为她燃烧。 是呀!当祖国面临危难,我们就应当不顾一切地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承当起我们应有的责任。同时,我还要提示大家,爱国还要有理智。 前不久,中国和日本因为钓鱼岛事件弄得剑拔弩张的时候,一些人的爱国行为做的却很不理智。 在南京,一辆本田车停在路口,一个男子将其砸得面目全非,然后丢下一百万转身离去;还有一些人号召人们应抵抗日货,把全部日本的东西销毁,并攻击一些在中国居住的日本人和日本人在中国开的商店…… 看到这些行为我们不应当反思吗?在《女神》中,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那是诗歌,那是艺术;他用他热情的诗歌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恋。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并不是疯狂地燃烧自己,去打去杀日本人或者其他东洋人西洋人,的战斗是特别理智的,一介书生,用的是手中的笔,而不是棍棒或炸弹,燃烧的是热情,但不是毁灭。我们如今的一些人,想用手中的木棒来证明自己是爱国的。这样真的好吗? 爱国,并没有错,但你用错误的方式来证明你真的爱国,这就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了。所以,希望大家能从《女神》中学到点什么,要做到正确的爱国!理性的爱国!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800 字 2 听老师讲过郭沫若《女神》来由的一个演义版本。郭沫若读到所谓“新诗第一人”胡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