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质量控制解析 单向板的两个方向之间跨度相差比较大,若两个方向的矢高相同,此时考虑到跨中会出现部分预应力筋交叠于最低点,应保证某一方向上预应力筋的位置放置会相对高一些。参照单向板的受力特点,应保持长跨方向的最终一条预应力筋置于上部,短跨方向预应力筋则置放于下部。通常来说,预应力筋在长短方向上的数量均有差异,短方向数量较长方向更多。若依据上述间隔方法进行预应力筋的置放明显不太现实——放置完长方向上全部预应力筋后,短方向上的预应力筋尚有余量。因此正确的置放方法应为:针对长短方向的跨度比使用公式 n=L 长/L 短进行计算,若在预应力筋之间存在间距不等的状况下,计算公式则取用 n=N 短/N 长〔预应力筋数量比〕,取两条预应力筋将其分别置放于两个不同方向的板边,保证每当在长方向上置放两条预应力筋的同时,短方向上应有 2n 条预应力筋置放完毕。若 n 数值未接近某个整数,则化 1/n 为最小的整数比十〔a 和 b 均为整数〕,然后预应力筋沿两个方向的布置依据每完成 a 条长方向预应力筋的铺设,则同时应进行 b 条短方向预应力筋的铺设,从而实现各方向各条预应力筋的铺设与摆放高度互不影响,各就其位。为使施工流程得到合理支配,保证施工的快速和正确性,应先将预应力筋的间距在模板上定出,在最低点、最高点、反弯点等不同高度把握区域烧焊同定架,并以此布置原则为参照,将布筋顺序在图纸上标示,施工人员以此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照,保证在施工时预应力筋的选取合乎法律规范,从而使施工人员因预应力筋选取不合理而产生的繁琐工序和由此导致的施工失误得到完全避开,劳动力得以大量节约,施工速度由此加快,最终使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施工工艺 1.承压板〔梁端锚垫板〕的安放应以梁柱的钢筋分布和梁的界面尺寸数据等具体状况为依据细心设计锚垫板的铺设。应结合实际状况对锚垫板处梁的锚筋位置和柱主筋间距进行合理调整,以预应力筋和锚垫板不受碰撞为佳。柱钢筋绑扎作业完成后,将锚垫板予以初步安放并固定,确保安放位置精确。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次对锚垫板位置进行核对与校正,在微调后正式将其固定。2.预应力筋的铺设工艺铺设梁底模时,应保证梁起拱低于非预应力梁的起拱高度,通常为0.05%L。在梁的箍筋和非预应力筋的绑扎作业完成后,应以梁无粘结筋的“矢高把握图”为依据进行矢高把握架的安放。应保证无齿距定长切割处理支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