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贸易常见术语解释一、钢材流通环节各相关单位1、钢厂:钢材的生产单位〔1〕钢铁厂:指有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轧机轧制钢材全部流程钢铁生产企业。此类钢厂一般称为大钢厂或大厂。〔2〕轧钢厂:指只有轧机轧制钢材这一流程的钢材生产企业,一般也称为调坯轧材企业,多见于高线、螺纹钢、带钢、型钢、中板等品种生产。此类钢厂一般称为小厂。〔3〕铁厂:指只有高炉炼铁一个流程的生铁生产企业。备注:根据所生产钢材的品质、下差大小,分为一线钢厂、二线钢厂、三线钢厂,甚至四线钢厂。2、经销商:是指以买卖钢材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经销商可分为一级经销商、中间商等级别。〔1〕一级经销商又叫代理商,俗称钢厂协议户,是指与钢厂签订了长期的购销协议,每月固定从钢厂购置大量钢材进行销售的钢材销售企业。〔2〕中间商:或称为二级代理商,俗称搬砖头的商家,就是不直接从钢厂进货、而是从钢厂协议户或其他中间商手中购置钢材再销售的企业。3、终端用户:是指钢材产品的直接消费企业,包括各种建筑施工场地、各种机械制造厂、家电生产厂家等等。二、与价格相关术语1、过磅价:是指钢材买卖过程中,钢材计算重量方法为用地磅等计量工具直接测钢材的实际重量,以实际重量计重销售钢材时的价格为过磅价;过磅价也称为检斤价。2、检尺价:是指钢材买卖过程中,钢材计算重量方法为理论计重,根据理论重量计重销售钢材时的价格为检尺价;检尺价也成为理计价或者理重价。理论计重即为根据钢材的理论重量计算重量。各种类别、材质、规格的钢材,国家均有生产标准,各钢厂根据国家标准生产各种钢材,但国家标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允许有一定的上偏差,或者是上差,或者是下差〔也叫负差〕,因此各钢厂生产各种钢材上差或者下差不同,导致钢材的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有偏差。绝大多数钢厂生产钢材产品均有下差,一次大多数品种钢材理论重量是 1 吨实际重量并缺乏 1 吨,因此理论重量计价或者叫检尺价要低于过磅销售时的价格。下差或负差是理论重量为一吨的钢材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之间的差。下差=〔钢材理论重量—钢材实际重量〕/钢材理论重量〕*100%;举例:某厂生产 Φ25mm 螺纹钢,理论重量是 1 吨,即 1000 公斤,实际过磅重量为 0.95 吨,即 950 公斤,那么该厂家生产 Φ25mm 螺纹钢的下差 =〔钢材理论重量—钢材实际重量〕 /钢材理论重量〕*100%=〔〔1000-950〕/1000〕*100%=5,即有 5 个下差,或者直接说该厂家所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