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民间风俗习惯 在我们中国,(除夕)之夜也就是年三十,我们习惯一家人围在桌子上吃团圆饭看晚会。在这一天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除夕的民间风俗习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的民间风俗习惯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贴春联 春联也叫贴、(对联)、(对子)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 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喜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有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予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予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除夕的来历 (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慧孩子却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