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读书笔记 5000 字 预备党员读书笔记 1 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长征》一书中,我读懂了两个字——“信念”。 一、信念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长征》开始部分就提到一个 1922 年到达中国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19 世纪 30 年代,他跟随着红军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当他回到英国后对全世界说:“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这是一个连虔诚的人都觉得讶异的问题。他们的信念来自上帝,而红军的信念从何而来呢? 当代青年人很难想象:70 多年前的中国大地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为我们制造今日幸福生活的红军先辈们,面对的是一个如何艰难的处境?让我们回到书中描述的 20 世纪初的那个时代:“192024 年的辛亥革命,这个国家经过长期的痛苦酝酿和短暂的暴力行动推翻了封建帝制统治,然而革命使巨大的国家突然裸露于政治混乱中。随后出现的以中国国民政府为轴心的政权,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统一过中国,疆土、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的裂缝在这片国土上纵横交错。国家前景暗淡不明,军阀争斗无休无止,政治统治空前脆弱,各种新锐思潮与各类陈旧陋习冲撞演绎出畸形世态,掌握绝大部分财宝的少数集团导致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极端贫困----民国以来的中国,是一段无法叙述清楚的混乱时间,整个民族心灵麻木已久但睡梦浮浅极易惊醒。这种混乱在某种意义上对产生人类历史的惊人事件显得极其难得,因为当各种政治见解、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不可避开地纷纷滋生之时,在思想的旗帜下聚集起一支张扬和捍卫思想的武装力量就不足为奇了”。 “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政府经历短暂的合作以后,最终走向了破裂。中国共产党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开展的革命运动,不可避开地触及了代表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国民政府的利益,这种政党之间的冲突意味着一个无法调和的问题,即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单纯地消灭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重新统一中国?还是进行一场把劳苦大众从不公正的社会体制下解放出来的阶级革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不同的阶级地位而追求着不同的社会利益---社会利益的不同是人类冲突的本质所在,本质的冲突是永远无法调和的。因为革命目的的不同主张,不久便演变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