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教学设计 司徒小学 裴娟娟马 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老师补充作者资料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 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奇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沟通展示:汇报沟通,老师点拨。分步解读,理解句意 1、 自学要求: 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仔细听。 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 2、沟通展示: 3、理解诗句意思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二句,思考 (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方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方成了什么(2)写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