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周长的认识》说课稿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这四个板块来说明。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例3。《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这一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2)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3)会测量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究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育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周长的本质特征。第二个板块【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的三维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版块: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主要采纳 “以学定教"。在学法上,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为主要学习方式。第三板块【教学过程】具体如何操作让我们看一下第三版块: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分以下四大环节进行: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环节二:活动探究,深化本质环节三:理解巩固,升华概念环节四:课堂总结,静思回顾我们一起走进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这个环节,为了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我采纳了猪猪侠跑步,蚂蚁爬树叶,照片围边框这三个动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找一找这三幅动态图的共同点,引出“一周".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大量生活素材中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深化本质。这个环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主要分三个活动进行。活动一,指一指.结合身边的物体,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通过指一指的活动,学生不仅知道生活中有“周长",还会在生活中找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的周长。活动二,描一描.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找出来,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反馈时,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三号和四号图形上。通过 3 号的辨析,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 4 号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的对比,发现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区别,明确了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活动三,量一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