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说课稿流均镇中心小学 黄爱林一、说教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纳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亮"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干 "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育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实行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纳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育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设疑导入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