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4)民用航空产业是世界科技与装备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具有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产业附加值高、适航门槛高等特点.“十二五”期间,上海初步建立了以大型客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新支线飞机量产为代表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为支撑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构筑“上海制造”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完善上海航空制造产业链体系,根据《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进展规划(2024-202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规划》,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总体思路和进展目标(一)总体思路对接国家航空工业中长期进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发挥航空制造的战略性引领作用,坚持“市场驱动、型号牵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进展原则,实施“主制造商—供应商”联动进展模式,以大型客机项目和民用航空发动机项目为中心,加快建设集设计、研发、制造、认证、维修、运营、服务在内的航空制造完整产业链体系,逐步形成主制造商引领、优势供应商集聚、核心配套企业支撑、专业化平台服务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将航空产业打造成为上海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新增长点.(二)进展目标2024 年,上海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主制造商自身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力争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 500 亿元。为 2035年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 3000 亿元,并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奠定坚实的基础。整机生产能力显著提高.ARJ21 新支线飞机(以下简称“ARJ21”)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进展,形成 30 架的年产能力,交付 60 架以上;C919 大型客机(以下简称“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开展批产工作;CR929 宽体客机(以下简称“CR929”)取得订单.产业链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培育 10 家左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CR929 结构件和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达到 40%左右,机载系统本地化配套能力达到30%左右,并带动飞机和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快速进展。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推动机载系统共性与前瞻性技术的讨论与进展,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构建机载系统研制与产业化进展平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系统供应链.二、主要任务(一)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拓展航空制造产业链。1。 大型客机.支持 C919 适航取证,吸引和推动配套供应商落户,促进供应链的优化匹配。助推 CR929 研制,推动复合材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