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说课稿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必修 2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趋势,它是人类社会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展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进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展。从经济区域化目前进展、扩张的趋势看,必将走向经济全球化,因此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总的、宏观的大趋势.本课内容是世界经济史模块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作用。由此可见,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知识的核心,而且是必修 2 经济文明史的重心.学习中要把握好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进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几个问题.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进展的指导思想,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能力: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概念,世贸组织的建立,中国的入世;2、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3、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对策.② 过程与方法:1。采纳课前合作探究,课堂师生讨论相结合,突出对史实的归纳与比较分析方法的运用。2。通过图片、资料等媒介加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全球化趋势.从日本和西欧的进展中,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力进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3、学情分析①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查找材料和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② 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及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来提高他们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4、教学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导探练”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高一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