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希望通过对传播学经典理论:拉斯维尔的“5W”理论,与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播实务进行结合,总结其在本土化过程中与老字号品牌的交叉适用范围,对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具体产品进行细分,分析其品牌的形成、维护和推广过程,总结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整合营销策略,找出其不足和成功之处,提出“中华老字号”品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持续进展的新观点,即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和特色创新的有机综合,从而不断注入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新的活力.该文提出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注重凝炼品牌的文化特色,以现代传播理论和手段,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播模式的改进并提出了创新对策,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务评点,总结老字号品牌在国际推广中如何导入传播学理论,从而将理论上升到实际操作层面,直接应用于实务,最终通过本文的讨论为老字号品牌在文化传播领域和市场开拓领域发现新的突破口。1。1.2 国外对老字号品牌传播的文化因素讨论实践国外对老字号品牌的讨论和国内不同,国外的讨论人员从一开始就把“老字号”称为品牌,并且将品牌看作是企业和产品的无形资产,因而在国外的讨论中,出现了无形资产理论(Intangible Assets)。无形资产理论诞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究,历经了组合无形资产、要素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等)以及合力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等进展阶段。进人 20 世纪以后,无形资产以其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特别性和多样性为各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所重视。如美国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904)、威廉·佩顿(W: Aaton)、利特尔顿(A。C。Littleton,1940)、人力资源的先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1960)、同为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加尔布雷思( 1969 ) 、 美 国 会 计 学 家 卡 特 利 特 ( G 。 R.Catlett ) 、 奥 尔 森(N。0.Olson,1969)、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cK。)、哈梅尔(HamelGarg,1990)、知识资本的创始人卡尔·埃里克·斯维比(1990),罗伯特·卡普兰(Robert。lan,1993)、托马斯·斯图亚特(1994)、帕特里克·沙利文(1998)等学者在理论上的创新与进展,美国 FASB、英国 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等机构也从制度层面上的推动。关于无形资产运营管理方面的讨论,Prahalad 和 Hamel,Foss、Teeee,Pisano和 Shuenn 等都基于 RBV(资源基础观)的角度上来对于无形资产管理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