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接轨上海 变区域边缘为接轨前沿——对我县进展汽车配件业的调查和建议随着我国申博成功和上海在长三角地区龙头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江浙两省都把接轨上海、开放进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作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面对新一轮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紧邻上海的优势,依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产业要素集聚高地,把握机遇,差别竞争,错位进展,配套进展,延伸进展,找准我县在长三角产业进展的定位,成为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为进一步落实省委和习近平书记来我县调研时提出的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加长三角合作与沟通的要求,近期,我们就我县“接轨上海、进展汽车配件业"这一课题展开调研,提出如下一些设想和建议,供领导参考。一、接轨上海、进展我县汽车零配件产业的背景1、对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初步认识讲到汽车零配件产业就不能不提汽车业。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企业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行业。早在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就提出要振兴机械、汽车等产业,要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确立了汽车工业在我国经济进展中的战略地位。国家通过选择对《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汽车工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进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汽车工业得以迅速进展,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 27 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汽车企业分布。有外商独资和合作经营的企业,也有以民营经济为主参加的家庭用汽车,在全国范围已逐步形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结构的市场群体。2、上海汽车业在国内的地位及其进展趋势据国务院进展讨论中心产业经济讨论部预测,在未来10 年中,我国可能有 16 个区域会成为汽车产业的栖息地,即这些区域可能会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其中可能有二到三个区域经过 20 年的进展会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经过有关专家长期的调研与综合分析认为,上海已具备了成为汽车产业栖息地的最佳条件,其产业基础、企业与企业家、区位条件、产业历史绩效、跨国公司实力、市场化程度等表现均属优秀,可能进展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近几年,上海市政府对汽车工业的进展高度重视,将其列入 “十五”规划中,把汽车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于 2001 年 9 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为 68 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以形成 100 万辆轿车的本地生产能力。目前,上海正在为实行制造业的战略升级,提出加快建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