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岗位工作技术标准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教学教案教学大纲一、课题: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二、课时及时间:均采纳 60 分钟大课形式,共计 80 课时。其中,理论课:共计 40 课时.然后转入实践阶段.实践课:共计 40 课时。三、课型:讲授、实践、指导等方式灵活应用。四、教学重点:1、按时填绘各种水文地质观测台帐、卡片并填绘图纸,做到原始资料、水文地质台帐、水文地质图纸一致.2、按时完成采掘工作面水情水害预报送达有关领导、生产管理单位和施工区队。3、按时完成“探放水设计”编制。4、能够准确描述水文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图文结合.5、正确掌握矿井涌水量观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现场运用。6、在井下现场能发现影响矿井生产的水文地质问题,并能独立编制探放水设计。五、教学难点:“探放水设计”编制,矿井涌水量观测六、教学关键:井下现场影响矿井生产的水文地质问题.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员熟练掌握水文地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使学员能够完成水文地质专业的实际运用。教学内容前 言矿井地测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部分,也是矿井安全的基础工作,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对煤矿安全生产中地测和防治水工作最终成果量和质的法律规范化要求.其目的是在本专业的业务范围内,确保煤矿生产工作安全、正常、有序地进行,也为实现矿井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保证。地测工作成果是煤矿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在日常生产建设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煤矿的眼睛.假如地测工作出现差错,就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防治水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专业和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前期的基础工作都是由地测部门来完成的,所以防治水工作也是地测工作的一部分。如何对矿井三大灾害之一的水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煤矿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因此,搞好地测和防治水工作,就为煤矿安全生产把住了一道重要的关口。本标准是对地测和防治水工作最终成果(亦即直接服务于生产的那部分工作成果)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不包括其他各项基础工作。其他层面上的工作,特别是基础工作,本标准未做统一要求,但需按本专业的有关技术法律规范执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以确保最终成果的标准性、法律规范性和可靠性。矿井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矿井必须有负责地测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地测科必须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