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技术,以其低能耗、高效益的特性在城市中、小型处理污水中被逐步认可并推广。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该工艺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污水处理 [作者简介]马胜华,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工程师,讨论方向:给排水专业设计,广西南宁,530012;刘存莉,广西工联工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讨论方向:给排水专业设计,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24)08―0033—0003 一、前言 城市污水是目前我国江河、湖泊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已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展和社会可持续进展的因素,各种水污染事件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太湖蓝藻事件等),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大进展时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环境与生态保护已被提上首要议事日程。位于广西南宁市隆安县的“邕江水源地上游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示范工程”是南宁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是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在南宁市的首次应用。 二、工作原理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类似沼泽湿地的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并实现水与营养物质的生态循环。 人工湿地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根系的输氧作用、水自流负压吸氧等猎取湿地床的除污需氧量。人工湿地通过发达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作用、填料床体的截流作用及植物对营养物的吸收等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同时由于存在根系周围的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依靠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完成脱氮效果;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积累及湿地床的物理化学等几方面共同作用完成除磷效果;此外,还可依靠流动相在湿地系统流动过程中产生沉淀、过滤、络合、吸附等作用去除重金属。 三、设计实例:邕江水源地上游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示范工程 (一)项目概况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城市。邕江是南宁市的唯一饮用水源,但邕江上游左、右江流域各县市的污水治理却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