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说课稿 XXX 小学:XXX一、说教材 “节约用水”一课是结合前面学过的量的计量、统计等知识设计的.旨在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由于学生没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对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本节课在创设的过程中,关键要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自觉节约用水意识,提倡节约用水,感染身边人节约用水。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 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知识,通过动手调查、实验操作、讨论等方式,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对材料的收集、整理;通过实践操作,培育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育“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四、说重、难点重点:节约用水相关数据的统计与计算,通过数据强化学生节水意识。难点: 节约用水相关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五、说教学、法 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要实行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讨论沟通、课堂展练等形式,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西部地区旱灾的实际情况,通过课件展示良田干涸、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等画面,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震撼,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通过创设情境,围绕“节约用水”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谈谈哪些地方浪费水 ;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算出浪费的水量;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落实到今后生活中应该如何节水。 3、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展练贯穿于全课堂中,培育学生合作沟通、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老师出示课件,展示西部地区土地干旱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看到这些,你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