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既包含规则图形的周长,也包含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中大量存在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列入学生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是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周长”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图形的周长。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会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加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周长,正确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指出、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节课采纳“情境创设”和“诱导探究"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沟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归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充满探究和制造的数学活动中去,获得成功体验。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周长。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通过漂亮的树叶图片,让学生感受树叶的周长,从而对周长有着初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课件演示 2、3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漂亮,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说出这些树叶大小、形状、颜色都不同。然后老师口述:“其实它们的周长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步的学习.”(2)课件演示 5通过动画演示:小蚂蚁沿树叶绕一圈,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了树叶的周长,从而引入课题“认识周长”。也让学生对周长有着初步的认识.2、活动体验,深化周长的概念.带着上一环节余留下的问题“什么是周长”,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强化周长的概念。本环节是为教学重点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