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说课稿 芒市第一中学 黄正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要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原电池”这一内容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不同,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建立的认知框架,寻找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围绕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得到逐层进展。(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 2 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有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在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进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进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有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化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在这一跨越过程中,合适的模型是学习和理解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工具,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情况分析: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纳“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深化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橘子电池模型的实验谈及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电池进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