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一、人际心理治疗起源 人际心理治疗(IPT)又称人际关系疗法,根源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人际关系流派的理论。由杰拉德?L?克勒曼及其合作者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的一个项目中发起,在后来的临床试验中将人际心理治疗剥离出来,成为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渐进性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临床上较少关注来访者内在或内心世界,而较多地关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世界和社会世界。人际心理治疗强调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会帮助来访者确定并有效地为将来社会角色方面的改变做准备,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并帮助他们确定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困境。治疗师用各种资源武装来访者,帮助他或她更具适应性地应对当前以及将来的挑战。 近十年来,国内很多讨论讨论了人际心理治疗的进展、应用和实践。徐海燕、黄希庭论述了人际心理治疗的进展.喻瑶、雷俊等人分别讨论了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患者的应用效果。周观兵、傅凌海讨论了人际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中的应用,认为人际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抑郁情?w,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见,人际心理治疗不仅能够在病院里进行应用,在高校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其影响。 大学校园里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远比高中复杂得多。心理卫生专家丁瓒先生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造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危机都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人际交往不仅是一个人生存进展的需要,而且是满足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因此本文从人际心理治疗的关键概念与治疗技术出发,探讨其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用。 二、人际心理治疗的关键概念 1、理论基础。人际心理治疗的基础有一部分在于精神病学人际关系流派的阿道夫?梅耶。他建立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病理学是该个体尝试应对心理社会环境的结果,这为那些强调在个体的病理性行为中人际关系环境之重要性的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流派认为,假如精神病理学确实存在,它可能是人际机能障碍的结果,反过来说也可能是正确的。人际心理治疗的根本原则致力于这个关注点,认为改善来访者当前的人际关系情境就可以改变他或她的精神病理学体验.当精神病理学状况得到缓解,人际关系就可能因此而得到改善。 2、儿童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