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云计算到雾计算-南信大学报

从云计算到雾计算-南信大学报_第1页
1/13
从云计算到雾计算-南信大学报_第2页
2/13
从云计算到雾计算-南信大学报_第3页
3/13
从云计算到雾计算的范式转变 方巍 1,2,3(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网络监控中心,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江苏 南京,2100442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3 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美国 盖恩斯维尔 32608)摘 要虽然云计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具有如不能支持高移动性、不支持地理位置信息及高时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雾计算已经出现,将云计算扩展到网络的边缘,以减少延迟和网络拥塞.本文首先介绍了雾计算的概念、特点和结构,然后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以及雾计算安全问题。并对雾计算相似的原位计算和连续计算也进行了介绍.最后,给出了云计算与雾计算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了雾计算未来进展方向。雾计算扩大了以云计算为特征的网络计算范式,将网络计算从网络的中心扩展到网络的边缘,从而更加广泛地运用于更多的应用形态和服务类型。关键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雾计算,原位计算,边缘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41 引言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应用把大量数据存放到“云”里去计算或存储.这样,就解决了目前电脑或手机存储量不够,或者是运算速度不够快的问题,也带来了很多其他益处。这里所谓的“云”的核心,就是装配大量服务器和存储器的“数据中心”.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运用,今后各种家庭电器以及大量传感器,包括嵌入在可穿戴设备里的传感器都会连网,从而产生极其大量的数据。而大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可能造成数据中心和终端之间的 I/O(输入输出)瓶颈,传输速率大大下降,甚至造成很大的时延。虽然现今计算资源大多存放在数据中心托管,巨量的数据集从分布式机器,显示器,测量仪和各种传感器中产生。例如,大约有 3000 万个监控摄像头部署在美国,一周生成超过 40 亿小时记录[1]。甚至一个摄像头也能生成几百个 GB 级的日常数据[2].同样,智能传感器用于监测范围广,一个星期内很容易生成一些 TB 级的数据[3]。此外,今日的快速增长的科学数据集(例如,气候数据和基因组数据),通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众多站点和讨论机构中。这些位置相关数据的广域协作通常需要每年日常 PB 级数据共享[4]。根据 Gartner 公司最近的一项讨论,大数据时代将所有这些分布式数据集中到一个中心位置进行处理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来说都是不可行的[5]。假如说现在用了大量电能来维持的云计算中心,还能给广阔用户提供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云计算到雾计算-南信大学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