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袭利比亚看现代信息化战争自从美军在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实行军事传感革命,后来又进展到卫星侦察和高空无人机侦察.一场以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全球性新军事变革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战争的形态.目前在利比亚发生的军事干涉行动再次显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威力。来自太空的情报信息在多国部队空袭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以来,西方国家的侦察卫星每时每刻都在世界各地上空侦察和拍摄,利比亚自然也不会例外.这些具有间谍作用的侦察卫星可以在 700 公里的高空拍摄利比亚的空军基地、雷达设施和防空导弹基地,分辨率可达几十厘米。这些军事情报数据随后被存入一个西方国家联军共享数据库中。在此次对利比亚的攻击行动前,这些数据都被派上重要用场,用于计算联军空对地导弹和舰对地导弹的飞行轨迹,然后以照片数据和雷达信号辨认并摧毁目标。在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开始后,这样的军事情报采集仍在不断地继续进行,并以三维数码模型传回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等指挥机构和作战部门,以此指导联军的战斗机发起进攻行动。另外,在联军实施对利突袭时,肯定少不了一招“必杀技”电子战。但和当初“黄金峡谷”行动时,美军出动 EC—135E 飞机实施堵塞性干扰不同,此次行动美军很可能引入了更高级的“舒特”战术。“舒特"是美国空军一种绝密的网络信息战武器,主要利用网络病毒入侵敌方通信系统、雷达站和计算机,尤其是与地面防空有关的系统。与主动强电磁干扰手段不同,依靠“舒特”系统,美军无须用导弹摧毁对方的通信系统和雷达,便能“凭空”渗透进目标网络,使其呈现“麻痹"或“假死”状态,使己方的攻击机群能轻松完成预定的轰炸任务。由利比亚战争可见,如今来自空中和太空的侦察与打击已经成为各国必须正视的现实威胁。所谓的空天防备体系已经不仅是一种战略威慑力量,更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实战力量。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展,空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新焦点,基于空天信息系统的军事力量建设已经在世界各国全面展开。因此,关注空天安全,加强国家的空天防备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