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估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十一章步态分析一、名词解释:1. 步行周期:是指人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通过的时间(2 分)。每一 侧有其各自的步行周期(0.5 分)。每一种步行周期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两个阶段(0.5 分)。2. 步长:指人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以 cm 为单位表达。步长 与身高成正比。正常人约为 50〜80cm。3. 步宽:指两足跟中心点或重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 8±3.5cm。4. 足夹角:指足的中心线与同侧前行直线之间的夹角。左右侧分别计算。5. 站立相(支撑相):是从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阶段。也是该下肢承受重力的时间, 约占一种步行周期的 60%。6. 迈步相(摆动相):是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约占一种步行周期的 40%。7. 目测步态分析法: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测患者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按照一定观测 项目逐相评估,做出步态分析结论。该措施简单易行,但主观成分较多。8. 偏瘫步态:常见于脑功能障碍的病人,体现为一侧膝关节活动范围下降,足下垂内翻,步行时出 现骨盆上提,髓关节外展和外旋,使患肢步行时划一种半圆弧(划圈步态)。9. 剪刀步态:常见于痉挛性脑病,因髓关节内收肌痉挛,步行时常双侧膝关节互相摩擦,足尖着地, 呈剪刀或交叉步态。10. 帕金森步态: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运动,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弯,呈慌 张步态。11.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小脑障碍,患者不能走直线,呈曲线前进,双上肢外展以保持平衡(醉汉 步态)。12. 臀大肌步态:臀大肌无力者,髓关节后伸无力,足根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形成仰胸挺腰 的步态。13. 臀中肌步态:由脊髓灰质炎引起,一侧臀中肌麻痹时,不能固定骨盘,无力提起和旋转大腿, 体现为行走时躯干向患侧弯,如两侧受损,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二、填空:1. 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为,步速为,步长约为。95 - 125 步/min,1.2m/s, 50 〜80cm。2. 每一种步行周期分为 和 两个时相,大概占步行周期的 60%,约占 40%。站立相 迈步相,站立相,迈步相。3. 剪刀步态常见于 病人,与 痉挛有关。痉挛性脑瘫大腿内收肌群4. 步长与 有关,步行速度与跨步长和 有关。身高步频5. 影响步态异常的原因除骨骼关节系统与肌肉神经系统原因外,尚有 原因。精神心理6. 小腿三头肌瘫痪体现为 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