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分析报告永乐镇中心小学 吕蒙随着《课程标准》的理念日益深化人心,小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一轮教材投入使用已经多年,但是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老师,追其原因是因评价系统的缺失引起的.评价系统缺失的教育必定是低效的教育,而评价系统不科学的教育则很容易变为异化的教育。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业的评价应涵盖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板块的目标均要在评价中体现。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一)日常性评价1、口头评价: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用鼓舞、激励、肯定性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关注学生课堂上参加的水平和生成的空间,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的微观评价,师生评、自评、互评相结合.2、书面评价:在学生的作业、作品上,用肯定、富有激励的话写出对学生学业的评语.校评与家评相结合.3、班级语文综合活动评比:由班委负责,每月评一次上墙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4、成长记录袋评价:每位学生一学期内都要精选自己保存最优秀的证书、自我小传、作业、书法作品、歌唱(朗诵、演讲)磁带、通讯报道等,装入成长记录袋,期末由班主任、语文老师及班委就上述内容进行等第评定,再统计合并,得出这学期每位学生日常性评价的总等级:优秀、良好、需努力.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二)终结性评价1、水平测试:(1)闭卷:选用上级试卷在期末进行考试评价。(2)开卷:可当堂查阅资料,可回家或到社会上完成.如:社会调查、观(读)后感、信息收集、综合实践活动报告.2、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末由学校或年级组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运用实践中对学生综合能力、才艺特长、语文素养进行全方面的测评。 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必须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动素养教育为目标,树立崭新的教学质量观念,构建合适的评价检测制度。(一)评价目标1.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养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能得到更好进展。2。改革课程实施模式,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实效,使教学质量达到新课程教材要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3。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