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点分级工作程序及内容一、风险点确定1、风险点划分原则(1)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楚的原则.如生产装置、储存罐区、作业场所、办公区域等。各工序中的各类设备、设施即为风险点(静态风险),各工序中的各类设备、设施见《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A。 3)(2)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可以按岗位分为叉车司机岗、装瓶作业岗、接种作业岗、培育作业岗、包装作业岗、设备运行操作岗等。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如动火、检维修等特别作业活动.2、风险点排查(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电气等专门力量,全员参加、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所属单位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 A。 1)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应根据《DB37 /T-202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 1. 2. 2 的规定执行。二、危险源辨识分析1、辨识方法(1)对于作业活动,直采纳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LEC),典型单元操作的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A. 2 。(2)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纳安全检查表法(SCL+LEC),典型设备的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A。 3 。(3)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纳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2、辨识范围应根据《DB37 /T 2974—202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规定辨识。3、危险源辨识对操作及作业活动采纳工作危害分析法(JHA+LEC),典型单元操作的 JHA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表见附录 A。 4。对设备设施采纳采纳安全检查表法(SCL+LEC),典型的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表见附录 A。 5 .全员参加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判定风险等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三、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方法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LEC)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十 LEC),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本指南主要介绍 JHA 和 SCL 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