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讨论方案一、课题讨论背景及讨论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进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定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养.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在 1948 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老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老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进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日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究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乃至整体素养,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讨论对象:所教班级学生.三、课题讨论的理论依据: 1.讨论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讨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 它系统地讨论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维技能以及动机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进展的规律。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由于它“讨论的是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进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小学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学》 告诉我们:“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进展的重要时期,是培育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塑造和进展受教育者心理的过程。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在教育方针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