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论述题1、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951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后,城镇建立了职工劳动保险制度并覆盖城镇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及供养直系亲属;同步,农村建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面向农民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文革”期间,劳动保险制度被取消并演变为“企业保险”。1978 年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对老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到,社会保险覆盖面日益扩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基金收支规模迅速增长,制度运行平稳。以养老保险为例,覆盖人数达到 2.01 亿,基金收支分别达到 7834 亿元、5965 亿元。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覆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目的。NO.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根据不一样步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的、重点和重大政策举措,可划分为改革探索、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与统筹城镇发展三个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根据不一样步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的、重点和重大政策举措,可划分改革探索、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与统筹城镇发展三个阶段。1978 至 1992 年间的改革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这种改革背景下,社会保障改革的指导思想定位于服务企业改革的需要,国家把社会保障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来进行,以单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改革环节上,首先从改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建立失业(待业)保险制度入手,再伴随有关企业改革政策的出台,陆续制定了其他有关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在养老保险方面,1984 年,国家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开始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试点;1991 年,国务院公布了《有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实行社会统筹,先由市、县级统筹再逐渐过渡到省级统筹。在失业保险方面,1986 年为了配合国营企业劳动协议制,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初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3 年国务院修订了该规定,公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深入扩大了待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出由企业缴费建立待业保险基金,用于保障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1993 年至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时期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