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梳理]考点 1 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考点 2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⒈ 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考点 3: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变化。如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融化、木炭、活性炭的吸附等,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如: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质、风化等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判断根据)变化时与否生成了新物质.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络: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步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考点 4 物质的性质⒈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体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剧烈燃烧.考点 5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试验探究环节观 测 物 质 的 性 质 、 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 观测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⒉ 点燃前⑴ 观测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⑵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 在 水 上 , 难 溶 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⒊ 点燃蜡烛⑴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测蜡烛火焰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内焰)最亮,最内层(焰心)最暗,外焰温度最高⑵ 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焰⑶ 用一冷而干燥烧 杯 , 罩 在 火 焰上方,半晌,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许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⒋熄 灭蜡烛⑴ 将蜡烛熄灭观测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⑵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考点 6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试验探究环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