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达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波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提成三部分编排。第 1~2 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 3~11 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 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懂得吗”简要简介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处理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渐构建新的数学知识。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具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 用方程表达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绪只合适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并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原则》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要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安排了有关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步加上或减去同一种数,成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步乘或除以同一种不等于零的数,成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后来,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列方程处理实际问题。本单元处理的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中大多数都是第一学段里没有出现的。这些实际问题假如列算式解答,学生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有一定难度;假如用方程的知识解答,运用的是问题中最本质的数量关系,思绪就顺畅得多。列方程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时的数量关系与列算式时明显不一样。列算式时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隔裂,已知条件作为一方,规定的问题为另一方,通过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到未知数量。而列方程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来,共同参与运算。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处理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作了三步安排。 (1) 教学方程意义的时候,列方程表达简单现象里的等量关系,有第 2 页“试一试”,“练一练”第 3 题,练习一第 1~3 题等。 (2) 教学解方程的时候,渗透列方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