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的方案 老师:王香、何传雯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智力、促进幼儿个性进展等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实践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班级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也应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进展的需要。所谓班级环境,是指在班级内影响幼儿身心进展的全部条件,即班级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班级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因此班级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我们在重视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的同时,也应重视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中获得进展。一、主体性原则在班级环境创设上,我们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也就是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整个过程均让幼儿积极参加;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基于幼儿生活,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进展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选择、支配自由.以“幼儿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念为指导,创设环境集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老师与幼儿一起商量室内外场地布局、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饰布置等(如:应考虑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喜爱玩什么?)创设的环境材料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按本年龄段幼儿的进展水平限定材料投放的量与度,又要考虑幼儿进一步向高层次的进展,还要考虑幼儿个体进展的不同方向、不同水平层次。这种”水平层次"的划分,是根据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而定;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角,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这种由幼儿创设的班级环境,在创设意图、喜好上充分体现了“幼儿化”;班级环境基于幼儿生活,幼儿意愿,幼儿需要,在环境创设中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参加创设环境中获得多方面进展的机会。多层次的环境材料既满足了幼儿个体兴趣、能力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幼儿个体学习特点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优势区”的进展.二、兴趣性原则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环境创设,与环境产生互动,必须激发并培育幼儿的兴趣. 以往班级环境创设一经老师“精心”设计布置后,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活动材料内容、功能、操作方法上较固定。在这种班级环境中,环境材料成了固定的刺激物。开始幼儿较新奇、感兴趣,但随着时间推移,熟悉程度增加,环境与材料在幼儿眼中逐渐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