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8-07-0314:20:00]作者:郭娟编辑:studa0714时间:2021.03.05创作:欧阳理【关键词】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因为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在进行注射时,我们可选择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由于肌肉注射是有创性的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常引起一些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 药液回渗1.1 判定标准①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② 注射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部位皮肤变色(脱色或着色);③ 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1.2 发生原因①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② 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③ 注射的速度;④ 注射针头的内(外)径'⑤ 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⑥ 进针的深度;⑦ 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⑧ 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其它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1.3 预防措施药液回渗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还会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或变色(脱色或着色)等注射相关并发症。华慧娟[1]、谢少清/27等介绍 Ztrack 肌内注射法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药液的外渗:Ztrack 肌内注射法在注射前以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皮肤侧移 1cm左右),然后以左手食指和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该部位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 Z 型;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是在注射前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时使针筒内也抽入少量空气,随药液注入(约 0.2〜0.5ml),最后注入的少量空气在局部形成单个气泡,对注射后药液回渗可起到一定的封闭阻止作用。张翠清/3 丿等认为肥胖的患者采取臀大肌注射时应选欧阳阳理创编2021.03.04择适当长度的注射针头可减少药液的外渗。2 局部硬结是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常发生于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注射局部皮肤发红,凸起。接触时,患者有疼痛感。在同一部位再次注射时患者疼痛明显,并且护士推药困难。2.1 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①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② 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③ 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④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