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射疗法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 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阔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进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阔,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沟通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 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 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 4、5 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 4-8cm 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 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 1-2cm 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 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 0.2-1cm,一般呈 V 或◇形。骶裂孔畸形占 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注意骶裂孔位置的检查,并做好思想准备。骶管的容积也大小不等,平均为 20-30ml,若注射液的溶积超过 30ml,药液可沿硬膜囊腔向上延伸和向四周扩张,受其影响面加深加大。骶管腔大量液体输入应注意其副作用。 骶骨背面中线处为骶椎骨棘突的融合体,呈一上高下小的骨性突起,称为骶中嵴,骶中嵴两侧各有 4 个骶孔,在骶骨前面的叫骶前孔,在骶骨后面的叫骶后孔,中医学叫做"八髎穴"。骶孔内分别向骶前、骶后有骶神经穿出,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