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课题: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授课班级课 时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育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重 点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难 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1、CH3COOHCH3COO-+H+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3、电离平衡的特征:(1)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2) 等-—V 电离=V 结合≠ 0(3) 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 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 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5) 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4、影响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2) 外因:①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 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③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三、电离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 K 表示。2、表示方法:AB A++B—-3、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发生浓度变化时,其电离常数不变.4、K 值只随温度变化。温度越高,电离常数越大。5、同一温度下,不同种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6、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1>K2>K3,其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通过教科书 40 页实验 3-1: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 [板书]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弱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