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有用手册(2024 版)解读没有测量就没有改善,假如我们不能准确测量护理指导的水平,就没有办法发现问题,改善质量就是无源之水:一、床护比:指标的意义:床护比反应开发窗外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计算床护比,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开放床位所匹配的护理人力状况,进而建立一种以开放床位为导向的护理人力匹配管理模式,保障一定梳理开放床位护理单元的基本护理人力配备,是医疗机构及其护理单元护理人力的配备参考、评价指标.床护比是一个引导管理者基于开放床位配置护理人力的工具。基本公式:床护比=1:执业护士数:在护理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总人数,含助产士.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机构实际收治患者的长期固定床位数,有别于医疗机构执业注册的“编制床位数”特别护理单元床位数和普通病人护理单元床位数:特别护理单元床位数办卡重症医学科,手术室,产房,层流病房,母婴同室床位数,除这些特别护理单元,其他护理单元均为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床位数。二、护患比:患护比反映护理服务需求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计算患护比,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护理人力配置状况,进而建立一支以护理服务为导向的可行调配护理人力的管理模式,让需要照护的患者获得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服务质量。基本公式:平均每天护患比=1:某班次平均护患比=1:某统计时间点护患比=1:当班责任护士人数:统计期间内在岗直接看护患者的责任护士总人数,不包括治疗护士(配 药护士),办公班护士(主班)护士,护士长及其他岗位护士。“统计周期”是质量管理者关注的时间段,其中,每个班次或每天“收治病人总数"包括统计时期始收治在院患者总数与新入患者数之和。三、每住院患者 24 小时平均护理时数:住院患者 24 小时平均护理时数反应患者平均每天实际得到的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和相关护理时数.计算住院患者24 小时平均护理时数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患者所得到的护理服务总时数,进而可推算出护理工作负荷及患者所得到的护理服务总时数,更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掌握护理时数在直接护理时数和间接时数之间的分布,可以帮助管理者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将更多护士工作时间用于照护患者。基本公式:住院患者 24 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执业护士上班小时数:包含所有在岗执业护士人数,如进修学习护士具备执业资格注册地点临时变更到进修单位,并担任护理岗位等,某在岗小时数可纳入护理时数范围。护理时数:在岗护士总人数×上班小时数直接护理时数:直接护理操作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