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是建筑市场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领域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和整顿法律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招标活动日趋法律规范,但目前工程项目承发包中虚假招标、串标、陪标、操纵招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以根治。随着建筑业的进展,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层出迭起,有能力承揽高精工程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而在建筑市场上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工程数量又极其有限。因此施工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不惜实行违规的手法,就出现了“围标、串标”的现象,同时,“围标、串标”的高获利性与低风险性是“围标、串标”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现就招投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一)多种形式规避招投标.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目的就是在建设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也是国际上采纳的较为完善的工程项目承包方式。对于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招投标实践中,也出现了某些竞争不公平、操作不法律规范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规避公开招投标.一是依法招标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前期工作不主动,计划不周密,往往以项目时间紧、节约费用为推脱,或以领导交办工程、应急必需工程为由,随意简化程序和变更招标方式。二是将整体项目化整为零或分段实施,使其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再直接发包给承建单位,如将办公楼基建工程肢解为写字楼、健身楼、住宿楼、食堂等若干项目对外单独发包.三是将招标工程沦为“钓鱼工程”,主体工程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后期工程和附属配套工程、二期工程则搞场外交易,放长线钓大鱼。建议措施:1、加大宣传相关法律法规.2、加大在建项目现场检查与监督。3、严惩重罚,杀一儆百.(二)投标人围标串标,排斥他人。围标串标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竞争择优的原则,阻碍了招投标市场的健康进展,严重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成为产生腐败的温床.一是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串通。招标人在开标前用各种方式与投标人串通,主要包括泄漏标底、透露其它投标人的相关信息、与投标人私下商定、预先内定中标人范围等。二是投标单位相互串通,围标串标。由于部分企业从事建筑行业时间很长,长期工作中与行业其他企业逐步形成利益联盟,一旦有项目招标,这个利益共同体就相互串通,事先商定中标单位,待招标时其他几家参加企业走过场,让预定单位中标.三是租借资质,一人多投.一家企业租借了数家企业的资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