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暑期老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总结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商林专业老师下企业锻炼是提升老师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是以市场为导向,讨论人才培育模式、精品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师通过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为专业设置、构建与高职培育目标、国家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作好市场调研.国家示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育,改革人才培育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前提与保障就是师资队伍。通过老师下企业锻炼把原来的 双证"改为“”双能 ,培育老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真正 双师 素养老师。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7 月份和 8 月份为专业老师集中下企业锻炼时间,我系共有 11 名专业老师下企业锻炼。通过企业锻炼对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对如何培育高素养高技能人才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要了解当前学院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的差距.2024 年 7 月,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我自愿加入了假期挂职锻炼的队伍行列,我挂职的单位是中国管理科学院武汉分院交通讨论所,主要做智能车牌方面的讨论。经过一个月的实践锻炼,总结如下:一.开展企业实践锻炼活动,提高老师实践动手能力高职学院强调的是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专业课老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故我们要求参加实践锻炼的老师踏踏实实从生产一线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自己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自己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下企业锻炼老师参加了企业的技术指导、设计、开发等工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自主技术开发讨论和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二、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了解行业现状与进展方向。暑假期间,我在企业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了解并参加了智能车牌的技术资料收集、系统集成、测试等工作,了解了当前主流技术、现状和进展方向,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不至于让学生走出校门,与行业实际脱离太远,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三、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深化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