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教学论文: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动物解剖是研究认识正常动物机体各器官形态构造、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畜牧、兽医等有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推进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步,认真总结了经验。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简介了在动物解剖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思绪、措施及体会。关键词:畜牧;兽医;动物解剖;教学改革动物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名词概念、专业术语多,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比较复杂,而器官的微观组织构造肉眼看不到、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记忆难、理解难、太抽象。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专业爱好,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做好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进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门课程,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获得某些经验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导学生热爱本专业,培养其职业责任感。尤其近年来社会上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如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信任危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意识、认真负责的工作、学习态度,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于从业者来讲是不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也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随内容穿插某些职业道德教育。为了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思考,针对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提问时采用请学生走到教室前面,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结合教具、挂图、标本等来讲解重要器官的构造、名称,这样既可以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增进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体现能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实践教学中,故意识地让某些怕脏、怕味的学生去触摸活体动物的骨性、肌性标志,以培养锻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增强职业责任感,教导学生养成严厉认真、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态度。2 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照本宣科等于挥霍时间,怎样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爱好及效率,增进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是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