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 上)教案 老师:授课班级: 课节1 课时课题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讨论、实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进展变化的过程,培育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器材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同学们看课本上两幅图比较帽子高度和帽檐的直径长度,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面积。凭感觉不可靠,得用测量仪器或工具。基本测量长度和时间。二、新课教学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老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① 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② 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2、长度的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 。 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 备注:1nm=0。000000001m=10-9m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思考: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 计时工具:古(日晷;沙漏)钟表、停表2、 时间单位:秒 S常用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三、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