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职业资格与就业制度改革第一节 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停深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规定。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原则。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侵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原则。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人能否胜任某一职业的证明,是由劳动、人事部门或由其委托的部门颁发的。 你想当会计,就得会记帐,会打算盘,能写漂亮的钢笔字,还得懂财会方面的知识,必须掌握国家税收、财政方面的政策法规。你想当汽车司机,就得会开汽车、会保养汽车,具有在马路上遇到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还得熟记交通法规。你想当电工,就得会接电线、安开关、装配电盘,能登高作业,还得懂电工原理,会用某些公式来计算,会选择电器材料,更得懂得用电安全知识。每一种职业,都需要从业者掌握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即职业资格。《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职业资格证书有个很简单易懂的阐明:“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像汽车司机通过考试合格获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获得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管理体制,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人事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当地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组织实行。 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估、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此前,由劳动部门组织的技术等级考核和由人事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将逐渐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有关职业资格的考试与其他类型的考试有区别。例如,职业技能鉴定除采用一般形式的考试(笔试、口试)外,一般尚有多种多样的实际操作考核。人事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审定,也按不一样的专业系列有特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