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税负转嫁 2、国家预算 3、贴现 4、财政 5、金融市场 6、信用 7、远期合约 8、财政政策 9、瓦格纳法则 10、市场失灵 11、税收12、流动性 13、政府采购 14、国家决算 15、货币供应 16、国际反复征税17、转移性支出 18、税收抵免 19、购置性支出 20、保证贷款 二、判断题1、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助支出。2、世界范围内除了存在国家资本的中央银行,还存在私人资本的中央银行。3、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种概念。4、再贴现指企业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金融信托机构换取现金。5、国家预备费的动用由各级财政部门同意。6、产品价格关系变动不影响的财政收入规模。7、消费税的税率为比例税率。8、税收伴随税率的增长也许增长也也许减少或不变 。9、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阐明本币汇率上升。10、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可以并且乐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流量数量。11、再贴现指企业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金融信托机构换取现金。12、财政补助不影响资源配置构造。13、我国于 1995 年 1 月 1 日开始执行预算法。14、消费税的税率为比例税率。1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只是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而不是等额地投放货币供应量。16、货币政策诸目的呈一致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17、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倒数关系。18、一国国际储备应当是规模越大越好。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比较稳定的此增彼减关系。20、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也可以以货币借贷的形式提供。21、财政具有直接偿还性。22、我国的证券交易所是企业制的。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不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24、任何一种国家要想同步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的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的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的。25、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双刃剑效应。26、1938 年瑞典编制了第一种复试预算。27、货币市场属于短期市场。28、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置有价证券,因而会增长投资性货币需求。29、财政补助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构造,从而影响供应构造和需求构造的支出。30、平等不等于公平,甚至是社会公平的背离。31、财政补助大都与社会组员的基本需要相联络,其目的在于保持社会稳定。(错)32、从国家信用有偿筹集资金来看,国家及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