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六单元1.(·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27)孙中山在 199 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种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停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取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2.(·江苏南京三模·9)某文献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因此适合于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献的刊登推进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3.(·山东淄博二模·30)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此说是( )A.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体现 B.为国家干预经济制造舆论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4.(·安徽安庆三模·16)孙中山初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民报》出世此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名辞。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措施,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5.(·河南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29)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此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6.(·云南二模·30)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 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终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应...